砌築完成之磚牆,室內牆面文化石(軟 底 )裝修工程, 施工程序。

商品名稱:

砌築完成之磚牆,室內牆面文化石(軟 底 )裝修工程, 施工程序。

詳細介紹:
  1. 一. 準備工作

1.鋪貼前應先檢查施工面,面層不得有乳沫、龜裂、空洞等現象。

2.打底之水泥砂漿粉刷前,應充分保持濕潤與清潔。

3.確認放樣基準線,並進行現場尺度之丈量與複核。

二. 放樣及打底

1.按石材面磚/地磚規格及施工圖所示彈出放樣墨線。

2.以 1:3 水泥砂漿打底。

  1. 三. 薄漿工法,俗稱硬底工法,一般較常使用於貼面磚部位。

1.在鋪貼面清理乾淨後,先鋪佈一層黏著劑或濃稠之水泥漿液作為底材。

2.將高黏度乳膠砂漿依單一方向以鋸齒鏝刀舖佈、刮勻於打底砂漿面上,面磚/石材面磚背面亦須均勻刮佈高黏度乳膠砂漿,其厚度無論在打底砂漿面或面磚背面上,均不得小於 6mm。

3.將面磚/石材面磚壓實附著於打底砂漿面,打底砂漿面及地磚背面之高黏度乳膠砂漿之刮紋應互相垂直。

4.以木槌或橡皮槌輕輕敲擊以調整其高程或平整度。

四. 嵌縫

1.嵌縫應於鋪貼 3~7 日後,將嵌縫材依設計圖說規定之嵌縫方式確實施作,並填滿磚縫。

2.嵌縫寬度不得小於 3mm 或大於 10 或 12mm,深度不得大於½面磚厚度或 10mm。五. 清理、保護

1.貼著及抹、勾縫完成後,面磚表面應立即清洗,以免其他物質殘留。

2.完成之面磚表面應保持乾淨,避免裂紋、缺口、破損、空隙或其他缺點。

砌築完成的磚牆上進行室內文化石(軟底)裝修工程是一項需要精密操作的施工過程,涉及牆面處理、材料選擇及鋪貼等各個步驟。以下是文化石(軟底)裝修的施工程序及注意事項:

1. 牆面基層檢查與處理

在進行文化石鋪設之前,首先需要檢查並處理牆面基層,這是確保施工效果和品質的關鍵步驟。

  • 檢查磚牆基層的平整度與結構:確保磚牆表面平整,無明顯凹凸不平。如果牆面不平,可以用砂漿進行修補,保證牆面平整、光滑。
  • 牆面清潔:確保牆面無灰塵、油污、浮漿或其他污物。可以使用掃把、濕布或高壓水槍清潔牆面,然後等待牆面乾燥。
  • 防潮處理:如果施工場所潮濕,需進行防水處理,尤其是在浴室、廚房等潮濕區域。可以在牆面涂抹防水涂料,防止未來的潮濕問題。

2. 選擇與準備文化石材料

文化石(軟底)是裝修中常見的裝飾材料,選擇合適的材料非常重要。

  • 選擇合適的文化石:根據室內裝修風格和色彩要求選擇文化石,常見的有人造文化石和天然文化石。對於室內牆面,應選擇尺寸合適、質量穩定且符合設計要求的材料。
  • 文化石背面處理:對於軟底文化石,背面可有不同的材質處理。若是軟底黏結材料,需要保證其與基層的結合力,通常會選擇具有較高粘結強度的膠水進行粘貼。

3. 施工準備與規劃

施工前的規劃和準備工作非常重要,這可以幫助施工過程順利進行,並達到預期效果。

  • 基準線設置:根據牆面設計需求,在牆面上設置水平和垂直的基準線,這是鋪設文化石時的參考,能夠保證鋪貼整齊,避免磚塊排列歪斜。
  • 文化石排布設計:預先確定文化石的排布方式,確保其在牆面上的整體視覺效果。可根據文化石的顏色、紋理以及牆面布局來確定鋪設順序,避免色差過大或紋理錯位。
  • 測量與切割:根據牆面尺寸,進行文化石的切割和調整。對於邊角和不規則區域,進行精確測量和切割,以保證鋪貼效果。

4. 鋪貼過程

鋪貼過程中需要注意文化石的粘結、排列和對齊等細節。

  • 施膠(黏結劑):選擇適合的黏結劑,一般使用適用於室內牆面且具有較強粘結力的膠水。膠水應均勻塗抹在牆面或文化石背面,並根據黏結劑的類型進行操作。
    • 如果是軟底文化石,應使用專門的軟底膠水。用齒形刮刀均勻涂抹膠水,確保每一塊文化石的背面都能完全接觸到膠水。
  • 鋪設文化石:將文化石輕輕按壓在牆面上,確保它與牆面緊密粘結。可以使用橡膠錘輕輕敲擊文化石表面,使其與牆面更加貼合。
  • 對齊與調整:確保每塊文化石之間的縫隙均勻,一般可使用專業的縫隙定位工具來保持縫隙一致。如果有必要,應隨時進行微調,保持整體的水平和垂直對齊。
  • 鋪設順序:根據牆面大小與設計要求,從下往上或從中間往兩側鋪設文化石。這樣不僅可以保證鋪設的對稱性,也能避免最後部分的接縫不均。

5. 填縫與修補

鋪設完成後,需要對磚縫進行填縫處理,以保證牆面整體的美觀和密封性。

  • 填縫劑選擇:選擇與文化石顏色相匹配的填縫劑,並確保其具有防潮、防霉等性能。對於潮濕環境下的室內牆面,應使用防水型填縫劑。
  • 填縫施工:使用橡膠抹子將填縫劑均勻地填入每塊文化石之間的縫隙中。填縫時應確保縫隙完全填滿,並且表面平整。
  • 清理多餘的填縫劑:填縫劑填充後,應立即用濕布清理文化石表面多餘的填縫劑,避免填縫劑硬化後殘留在表面,影響美觀。

6. 養護與保養

施工完成後,養護工作對於文化石的穩定性和美觀性至關重要。

  • 養護期間避免過早使用:施工完成後,應保證黏結劑和填縫劑完全乾燥並固化。一般建議至少24至48小時內避免觸碰牆面,避免磁磚移位或填縫劑未乾固化。
  • 避免水分接觸:在養護期間,應避免牆面接觸水分或過度濕氣,這會影響膠水的固化,導致磁磚脫落。
  • 清潔與保養:養護期過後,應定期檢查文化石表面,清潔牆面,並注意清除積塵,保持文化石表面的光澤。對於有裂縫或脫落的部分,要及時修補。

7. 檢查與修復

完成鋪設後,進行最終檢查,確保整體效果符合要求。

  • 平整度與對齊:檢查文化石的排布是否平整、對齊,確保每塊石材之間的縫隙均勻,沒有偏移或錯位。
  • 填縫效果:檢查填縫是否充分且均勻,確保每個縫隙都被填補,並且表面沒有填縫劑殘留。
  • 修補與清潔:若發現有部分文化石脫落或裂紋,應及時進行修補,保持牆面整潔美觀。

結論

文化石(軟底)牆面裝修是一項需要精細操作的工程,從牆面基層處理到鋪設、填縫和最終養護,每個步驟都至關重要。只有在每一個環節都仔細把關,才能確保最終效果的穩定性與美觀。

^
TOP